中国联通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专精特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4-06-04 20:37:20 来源: sp20240604

原标题:信 息 量 很 大!

5月25日,在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国联通发布四项专精特新成果: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元景经济大模型、联数网和可信数据资源空间。

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

中国联通在大会上发布的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将为企业提供更懂行业的MaaS服务,助力千行百业的“职业技能”快速构建,包括行业大模型、企业大模型及专属应用。

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提供模型库、工具箱、原生应用商店三大服务:模型库中内置了超150个模型,涵盖通用大模型、工业领域大模型、工业场景模型、基础小模型等;工具箱中内置超100个开箱即用的工具,覆盖大模型选模型、改模型、用模型全流程,帮助用户实现0代码、低门槛快速定制;应用商店还提供产品辅助设计、操作工序监测、安全生产合规、智能客服、编程助手等原生应用,方便用户直接使用或二次开发。

更懂行业、更易定制、安全可靠是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的三大特点。具体而言,丰富的模型库和落地实践让元景MaaS平台能更懂行业客户需要;平台提供开箱即用的完整工具链,也可以公有云、私有化、一体机等多种模式部署,有18个行业军团专家的贴身定制服务,让元景MaaS平台能更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并且,元景大模型已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并获得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安全测试最高等级A级认证,平台服务更加安全可靠。

当前,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落地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联通秉承着融合开放的理念,创新生态合作模式,即中国联通提供算力和算法,企业伙伴提供数据和场景,一起共研共创行业大模型。基于此,元景大模型MaaS平台实现“四个开放”:开放训练算力、开放多参数版本通用大模型、开放MaaS服务、开放18个军团超千人的行业专家能力。

目前,中国联通已布局服装、汽车、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电力、钢铁、矿山、纺织轻工、港口、化工等十大行业大模型,与多家头部企业共研共创取得显著成效。如,打造服装大模型,与杭州某制衣厂联合开发元景服装大模型,从过去一个业务熟练设计师一天最多设计3到4款服装,确定一款设计需要两天左右时间,到如今大模型只需3秒钟就能生成设计图,且看到上身效果,大幅提升了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打造家电制造大模型,与某家电联合共创的元景家电制造大模型,为工厂装上智慧大脑。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生产合规视频检测技术,应用人工智能(AI)视觉辅助人工质检,显著降低了该家电洗碗机工厂的装机不良率,品质提升50%。打造港口大模型,与南京港某公司合作中,中国联通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大模型等AI技术,针对违章识别、集装箱码头运营、水上运输、港口理货经营等20余个作业场景,研发了超过30项人工智能应用,既解决人员管理覆盖不到位的难题,又实现了风险的实时预警、及时干预,事故率大幅降低。

未来,中国联通将持续深化生态伙伴合作,诚邀各行业头部客户一起共研、共创、共赢,打造更多标杆应用,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国新型工业化。

元景经济大模型

依靠多年在经济领域的业务深耕,中国联通打造的元景经济大模型针对经济领域的各类重点场景,如宏观经济、工业经济、产业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等开发了智慧问数、智能分析、预测预警等特色功能,以人机对话互动的方式提供经济领域知识整合、分析、输出等服务,能够满足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个人等用户在经济领域的业务需求,降低经济研究门槛,提高研究效率,致力成为经济领域工作者身边的“AI经济助手”乃至经济学家。

联通智慧足迹公司总经理李振军表示,元景经济大模型打造的经济数据分析智能体,以极简交互完成复杂分析,自主解析数据趋势及特点,并挖掘产生数据变化的原因。在数据、模型、智库上具备三大特色优势。

在数据上,挂载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类数据。结构化数据主要以政务数据、公开统计数据和高频大数据为主。非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各类经济学著作、政策、报告等。截至目前,已挂载经济学相关文章和研究报告500万+,高质量知识切片1亿+。

在模型上,以元景大模型为底座,元景经济大模型提供语义理解、语言分析、逻辑推理、意图识别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提示词工程、MoE技术实现了模型在经济领域的能力强化。将经济研究常用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预警、产业图谱以及企业监管与风险识别等3000多经济模型,打造成可被经济智能体调用的各类专家模型。

在智库上,为了保持元景经济大模型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与社科院、宏观院、清华、北大等高端智库开展合作,打造经济大模型的专业知识库与专家模型库,将经济学知识、产业知识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形成独特的数智引擎能力。

目前,元景经济大模型已在多省市政府及部委落地应用,赋能经济运行调度日常工作,提升人工智能辅助经济决策能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久蓄能。

联数网

近年来,我国数据生产量和存储量持续快速增长,数据资源规模保持全球第二位。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乘数效应,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中国联通高速数据网络——“联数网”的发布,是中国联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凭借过去几年全面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参建近20省数字政府平台应用及运营积累的实践经验的成果转化。

中国联通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典型场景问题,结合联通在联网通信和算网数智主业上的资源禀赋,打造了从数据资源供给方到需求方,从网络层到数据应用层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端到端一体化数据资源服务能力。

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数据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宋雨伦博士表示,“数据要素必须通过不断地流动、融合,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产生更大的价值。例如,在东数西算场景中,海量数据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长距离传输;区块链、隐私计算对数据的传输要求则是小量高频,高并发、低时延;智能网联、AI自动驾驶对数据的传输要求是高可靠、高安全。因此,网络传输数据服务是个优化问题,是在不同业务场景需求下,对高通量传输、高安全保障和高质量服务等组合因素,在成本限制下的最优解问题,优化函数目标是满足业务需求下的成本的最小化。”

中国联通基于高通量传输、高安全保障、高质量服务的承载网,基于泛在接入、10M到400G的弹性带宽等承载能力,为上层数据准入、登记、发现、交易等数据流通应用提供了意图识别、互通服务、智能编排、软件定义的层次化能力服务体系,打造了高弹性带宽、超低时延、灵活组网、任务式传输的数据高速网络——联数网,形成业务定义、网随数动、数网一体、安全可信的特色能力优势。

目前,联数网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某市国企行业数据联数网项目中,中国联通充分利用“数网一体”的架构优势,实现了12个关键节点间的自有数据与水务、公交、能源、安防等领域的数据融通互联,通过“业务定义”构建了按需定制的超低时延确定性网络环境,服务于日均百TB的数据交换和万级数据应用并发,确保毫秒级隐私计算数据传输时延,并对数据安全实现有效保障。

可信数据资源空间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总量呈爆发式增长,如何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联通数科积极参与国家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产品与服务体系,正式推出“可信数据资源空间”平台,集数据开发、互通、利用、安全一体化服务于一体,致力于为数据要素流通利用提供网络可信、存储可信、数据可信、流通可信、利用可信的基础设施。

“可信数据资源空间”平台可以有效解决数据资源供需两侧以及数据权属各方在数据要素融通场景下的切实痛点,针对数据高效流通使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需求,提供覆盖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流通全流程服务。例如面向公共数据协作运营需求,平台搭建多元资源、多模生产、数商运营、科学计费为特色的运营专区,构建前店后坊的运营模式,打造具有“多元资源管理、多模生产加工、数商运营服务、科学计量计费”特色的运营平台,充分利用、对接公共数据资源和数据交易平台,促进数据要素繁荣良性循环发展,形成多元数商产业聚集效应;针对跨境数据流通的需求,平台构建的跨境数据缓冲区可以帮助用户在安全技术和制度双重保障下,实现数据跨境有序流动、融合开发;同时辅以安全熔断机制,对重大风险进行快速响应。

技术方面,“可信数据资源空间”平台将运营商网络优势与大数据的海量数据存算能力、区块链的可信凭证能力及隐私计算技术、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分析、识别能力进行技术融合创新,构建了共享开发、隐私计算双模式和可信产品、可信凭证双流通的生产流通体系,可以实现数据流通参与主体共同治理、支持多种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全流程上链安全可溯,在保障数据主权、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确保了数据要素合规、高效、高质量的供给流通。

未来,中国联通将持续加强数据产品与服务体系建设,助力数据要素市场构建可信数据资源空间,为建设数据要素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提供有力保障。

(责编:董童、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