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发布时间:2024-04-29 23:47:44 来源: sp20240429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4月10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眼窝子沙治沙点,治沙人浇灌植被。   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3月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治沙工人在栽植樟子松。   新华社记者 连 振摄

  4月11日,植树工人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钻孔,以种植沙柳苗。   新华社记者 梁婉珊摄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发出了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伟大号召。今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三北地区是国土绿化的主战场,要把更多力量集中到“三北”工程建设上来,筑牢北疆绿色长城。

  国家林草局近日在第二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三北各地接续去年攻坚战形成的“加速度”,开春即开干,攻坚战场由华北向西北和东北渐次拉开,呈现出“人努力、天帮忙、进展快、亮点多”的良好态势。目前,“三北”工程区已开工项目40个,完成造林种草2000多万亩。

 

  全力推进攻坚战

  国家林草局与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政治责任,推动各地抓住有利时机,全力推进攻坚战,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2023年6月以来,围绕“三北”工程攻坚战“打什么”“在哪打”“怎么打”等关键问题,各成员单位统筹谋划、合力攻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建立“三北”工程协调机制并制定印发“1+N+X”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修编“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和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谋划布局68个重点项目,其中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涉及328个县、布局35个重点项目。

  国家林草局分别在三大攻坚战片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在治沙第一线会商解决实际问题,谋划系统治理、光伏治沙等重点项目,组织相关省区推进沙化土地跨区域联防联治,全面启动三大标志性战役。会同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光伏治沙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科学布局光伏治沙项目。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支持引导三峡集团、中林集团等央企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三北”工程建设。专门成立“三北”工程研究院,实施七大科技行动计划,发布“‘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技术研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公告,建立15个先行先试科技高地,全力支撑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国家林草局先后3次组织39个调研组赴核心攻坚区300多个县调研宣讲政策,两次专题培训项目编报,为线上线下2000多人答疑释惑,切实打通落实攻坚战任务“最后一公里”。今春以来,还组织15个工作组分赴三北各省区开展包片蹲点,推进项目开工建设。

  建设现场亮点纷呈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司长张炜介绍,在去年高位推动攻坚战的基础上,今年春季“三北”工程区省(区)委、政府陆续召开动员会,发起春季攻坚战总动员令,攻坚热度持续升温。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均发布了关于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总林长令,对攻坚工作再部署、再加力。内蒙古提出全年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500万亩的目标,建立包联片区工作机制,明确10位自治区领导,每人联系1-2个盟市,现场督导、持续跟进、包干到底。河北要求全年确保高质量完成600万亩营造林、5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任务。甘肃要求全年完成造林种草治沙945万亩。宁夏明确全年完成造林种草150万亩,荒漠化治理90万亩。

  攻坚战场亮点纷呈。各地抢抓今春多场雨雪天气带来的土壤好墒情,不负天时,不误林时,植绿兴绿。内蒙古黄河“几字弯”沿岸各地迅速组织扎设草方格,县县都有开工点。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北缘与南缘两条锁边林草带同时开工建设。甘肃省从千里河西走廊到莽莽黄土高原,一场固沙源、锁沙边、保水土的攻坚战陆续展开。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此起彼伏。新疆有序推动重点项目开工实施,已完成造林28.72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86%。

  光伏治沙开辟新路。内蒙古印发《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进方案》,今年计划通过新能源建设配套治理沙化土地230万亩。鄂尔多斯全面启动库布其沙漠400公里“光伏长城”项目,在沙漠东西两段同时开工,相向而行。新疆引进央企拉开了和田20万亩光伏治沙、且末县20万千瓦、洛浦县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的建设大幕,开启“黄色+蓝色=绿色”的神奇转换。

  联防联治稳步推进。各地联防联治意识进一步强化,携手治理由理念转向落地。辽宁、内蒙古两省份达成共识,协同打造科尔沁沙地南缘跨省区锁边林草带。涉及毛乌素沙地的四省份五市共同编制完成联防联治重点项目布局方案,今年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全部向边界和上下风口靠拢。内蒙古阿拉善盟、宁夏中卫、甘肃民勤在腾格里沙漠省界处开工建设10.2万亩“工程固沙+人工种草”阻沙生态防线。

  生态产业深度融合。各地将攻坚战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激发攻坚新动能。河北平山等县区推广栽植酸枣等生态经济林约1.3万亩,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约2400个。陕西渭南重点发展沙漠旅游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沙苑景区2024年春节假期期间接待游客11.5万人次。甘肃白银市引入社会资本以联合体方式,在沙化土地建设20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打造文冠果全产业链示范园区。新疆沙雅县引进治沙企业,利用地下浅层苦咸水种植梭梭2万余亩,接种肉苁蓉1.7万亩。

  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各地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堵点、卡点问题,大胆探索,改革开路。内蒙古阿拉善盟采取“国字头设计公司+央企+地方企业”方式组建EPC联合体,锡林郭勒盟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开展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让农牧民在治理过程中直接受益。甘肃白银市积极探索“林草项目+政策性贷款+社会资本”融资模式,实行“三年造、五年管”造林模式,8年后验收合格交政府统一管护。新疆组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提级调配生态用水,千方百计破解林草生态用水难题。

  行业工程转变为“一把手”工程

  “三北”工程已由过去林草部门主导实施的行业工程转变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的“一把手”工程。

  张炜介绍,总的来看,新时代的“三北”工程建设,呈现出五个趋势性转变。

  在组织领导上,呈现出由行业部门向党委政府推动转变。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攻坚战领导小组或协调机制,印发了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召开“三北”工程攻坚战专题会议,省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并讲话,举行开工仪式,部署攻坚战任务。今年以来,河北、山西、内蒙古8省份纷纷发布总林长令,提出任务要求,督促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在发展理念上,呈现由单一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坚持系统治理理念,谋划布局68个重点项目。各地在编制重点项目实施方案时,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统一制定项目文本,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分区分类施策。内蒙古、辽宁、新疆等打破项目边界,统筹实施护山改田、节水保湖、造林增草、治沙用沙等一批标志性综合工程,推动防沙治沙从“单要素”向“全要素”治理转变。

  在治理方式上,呈现由分散治理向联防联治转变。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方式,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与下风口、沙源区与路径区统筹谋划。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四省(区)五地(市)围绕毛乌素沙地开展联防联治。甘肃和内蒙古共同构筑四大阻击防线,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握手”。青海、甘肃、新疆各州市围绕各自主要风沙口部署了阻击点,构建锁边、固源、巩固同向发力的新格局。

  在增长方式上,呈现由扩绿增量向增绿提质并重转变。在突出抓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同时,聚焦生态建设问题,高度重视成果巩固,科学开展退化林草修复,实施中幼林抚育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新造林管护,既注重扩绿增量,又提升综合效益,蹚出了速效并重、量质并举的新路子。

  在发展动力上,呈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探索光伏治沙、以工代赈、揭榜挂帅、央企合作等新机制、新模式,不断释放内生动力。内蒙古印发《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进方案》,明确参与光伏发电的企业须按照1∶3比例承担生态治理责任;鄂尔多斯市启动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项目,其中蒙西基地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治沙工程已完成绿化种植3000多亩、草方格铺设1万亩、芦苇沙障铺设1万多亩。

  相关链接:

  “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山等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套平原河湖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全面抓好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六盘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加强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复,确保沙源不扩散。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