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6 03:35:39 来源: sp20240426

2021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022年初,《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出台,正式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

贵州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畅通开放通道、搭建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机制、培育开放产业,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沿海,不同于沿边,独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路。

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改变了贵州在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的坐标——向东沿沪昆线连接长江经济带,往东南沿贵广线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向西可连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中巴经济走廊;向西南连接东南亚各国,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截至2022年底,贵州在近126万个山头间共建成公路2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8331公里,位居全国第四。全省建成25个出省通道,与周边省份均形成至少3个省际通道连接。

近年来,贵州通过赋能园区强实体、优化口岸拓空间、办好展会促交流,打造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开放平台,持续增强地区发展活力。

贵州提出,到2035年,以数字贸易、国际山地旅游、生态产品价值交易、特色优势产品进出口等为支撑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迅速崛起。

“我们坚持全面、客观地看待贵州的差距和优势,找准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让开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器、倍增器。”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赵新兵 王丽 向定杰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明代大儒王阳明被贬谪贵州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超九成国土面积被山地和丘陵覆盖的贵州,曾因山川阻隔而障碍着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地处西部内陆腹地的这片土地迎来了新的“空间坐标”。

2021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调研时强调,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022年初,《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出台,正式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定位,要求贵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贵州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2022年11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实施方案》,制定43项重点任务举措及60项重点任务清单、32项争取事项清单,系统谋划“双循环”联动发展区、开放型产业集聚区、服务贸易创新区、制度型开放试验区和西部地区重要国际货运枢纽“四区一枢纽”开放定位。

贵州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畅通开放通道、搭建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机制、培育开放产业,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沿海,不同于沿边,独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路。

从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到近边、近江、近海的西部重要陆海连接点,贵州,这一昔日开放“末梢”正在转为“前沿”。

“高水平开放是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说,贵州将高扬开放旗帜、擦亮开放名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贵阳海关工作人员监管车辆通过海关卡口 贵阳海关供图

贵阳海关工作人员监管车辆通过海关卡口 贵阳海关供图

在贵州省遵义市中国辣椒城,工人将辣椒装袋(2023年6月6日摄)刘续摄 / 本刊

在贵州省遵义市中国辣椒城,工人将辣椒装袋(2023年6月6日摄)刘续摄 / 本刊

“桥隧平原”打造西南交通枢纽

10月20日,四川古蔺至贵州金沙高速公路赤水河特大桥顺利合龙,为今年底实现建成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这是亚洲同类型桥梁中跨径最大的山区峡谷大桥。

曾经的贵州“跬步皆山”,发展长期卡在“路”上。如今,大桥入云端,天堑变通途,贵州在群山峻岭间架起近3万座桥梁,世界前100高桥近半数在此诞生,造就了一片“桥隧平原”。

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改变了贵州在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的坐标——向东沿沪昆线连接长江经济带,往东南沿贵广线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向西可连通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接中巴经济走廊;向西南连接东南亚各国,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出省高铁聚网成势。“贵阳贵安已成为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通衢要地。”在2023年10月底举行的一场产业链对接会上,贵阳市委常委、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嶒作现场推介:当地“米”字形高铁通达全国,已实现2小时畅联川滇渝经济圈,3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

8月31日,经过近7年建设,连接贵阳与南宁的贵南高铁全线投入运营。10月11日,贵广高铁提质改造后正式提速,贵阳至广州时间较前又缩短半个多小时,再次拉近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

十年间,沪昆高铁、渝贵铁路、成贵高铁、贵南高铁相继建成通车,截至2022年底,贵州高铁总里程已超过1600公里,“山海相连”的愿景成为现实。

2022年,贵州取得中欧班列图定开行资质,累计开行34列、发运3368标准箱。黔粤货运通道实现双向顺畅连通,累计开行48列、发运2534标准箱。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首次实现测试衔接运行,两大国际通道在贵州交会。

未来,重庆经贵阳至柳州至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等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建设,也将提上日程。

高速路网外联内畅。2023年11月3日零时,贵州雷山至榕江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实现沪昆高速与厦蓉高速的最短连接,不仅加密省内高速路网,更优化了区域交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接连推进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系列会战,2012年到2022年,是贵州交通发展史上投资最多的时期,十年累计完成公路水运建设投资1.25万亿元,相当于1949-2012年完成投资总量的4倍。

桥隧比达71.67%,设计时速100公里……9月29日零时,历时5年建设,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贵州境)扩容工程全线通车,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重庆至贵阳间新增一条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大动脉”。

截至2022年底,贵州在近126万个山头间共建成公路2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8331公里,位居全国第四。全省建成25个出省通道,与周边省份均形成至少3个省际通道连接。

水运航空双向发力。乌江,贵州的“母亲河”。此前乌江干流一度处于分段通航状态,航道水运发展受到制约。2021年11月,千里乌江在断航10多年后全面复航,500吨级船舶可直达长江干流。

2023年7月14日,随着一声悠扬的汽笛声响,11艘装载着5500吨货物的船舶,从贵州遵义港沙湾港区出发,沿乌江直奔重庆涪陵黄旗港,标志着贵州水运第一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开通。

“由此,沿江物流成本可降低30%以上。”贵州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齐说,以前通过汽车运输一个标准箱需要5500元,如今船舶运输只需3500元。通江达海,给关联企业带来无限憧憬。

近年来,地处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的贵州,不断畅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道。截至2022年底,贵州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3954公里,等级航道达2805公里。

航空方面,贵州在全国率先实现民航机场市(州)全覆盖,形成“一枢纽十支线”11个机场布局。加上在建的威宁机场、黔北德江机场、盘州机场,到“十四五”时期末,贵州将基本形成“一枢纽十三支线”的机场布局。

2023年7月,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贵阳至曼谷、普吉、芽庄、香港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顺利复航,更多的国际地区航线航班正在加快恢复、积极培育。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总规划师冯伟表示,贵州将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设施网络体系,包括加快运输结构调整,依托粤港澳—成渝主轴、西部陆海走廊等推动构建7条公铁海、公水海和铁路联运大通道;强化乌江通航设施联合调度,全面实现“一次申报、全线过闸”。

在贵州省正安县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吉他文化展厅,当地女职工在学习弹奏吉他(2022年5月13日摄) 杨文斌摄 / 本刊

在贵州省正安县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吉他文化展厅,当地女职工在学习弹奏吉他(2022年5月13日摄) 杨文斌摄 / 本刊

开放平台增强地区活力

一辆辆货车从贵安综合保税区驶出,开往深圳、广州等沿海口岸,装载的货物是园区企业生产的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和玻璃盖板……作为贵安新区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贵安综合保税区正加快打造成为全省开放的前沿窗口。

“把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最强的力量投放到贵安新区。”2023年6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以顶格的决心、举措、力度,全力推动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

近年来,贵州通过赋能园区强实体、优化口岸拓空间、办好展会促交流,打造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开放平台,持续增强地区发展活力。

赋能园区强实体。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这是贵阳综保区的四张名片。

“2023年1-6月,公司累计完成保税加工产值1.25亿元。”在一处粮食保税加工项目基地,贵州富之源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童江说,“我们争取5年内再增一条生产线,实现产能150万吨,带动贵阳综保区进境粮食加工产业集聚发展。”

贵州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把产业大招商作为头号任务,一批项目相继落地。据统计,2023年1-8月,贵阳、贵安新区、遵义三地综保区合计进出口143.6亿元,增长13.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0.5%。

优化口岸拓空间。口岸是方便人员、货物出入境的门户。为破解贵州陆路口岸功能缺失难题,2022年8月27日,贵阳国际陆港正式开通,实现港口、口岸功能内移。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报关、查验,一站式办结所有海关手续,极大降低物流成本、时间成本,大幅提升货物通关效能。

2023年7月,随着一列满载着1500余吨床垫、婴童用品、瓷砖的中亚国际班列缓缓驶出,贵阳国际陆港直达中亚班列正式开通。“这次通过中亚班列出口了1355件弹性植物棕床垫产品,是我们产品出口量最大的一次。”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刘才说,中亚班列开通为贵州本土产品直接出口至中亚提供了更多机遇。

办好展会促交流。328家企业线下参展,发布国际国内领先科技成果20项,促成项目签约71个,投资金额613亿元……5月在贵阳举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取得丰硕成果。

“博览会期间共举办了220余场活动,展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900余项,参会观展超过18万人次,创历届新高。”2023年数博会执委会副主任毛胤强介绍。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州创办的这些国际交流活动平台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

作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与实践。2023年论坛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共3200余名代表参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认为,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所起到的作用也愈发重要。“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式,将给世界树立绿色高质量发展样板。”

创新机制推动合作共赢

“我们公司主要向日本、越南、泰国等《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出口磷酸等化工产品。RCEP全面生效首季已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27份,涉及货值9000余万元,享受关税优惠约47万元。”瓮福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员柴晓露告诉记者。

2023年6月2日,RCEP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关税减让、原产地累积规则、贸易便利化等优惠政策,为贵州外贸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作为首批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之一,贵州在营商环境、组织保障、要素保障等方面着力探索,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制度型开放取得更大成效。

加强区域合作下好“一盘棋”。作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黔东南州榕江县不仅有火爆出圈的“村超”,还有远近闻名的优质水果和蔬菜。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榕江县车江坝区已建成1.05万亩水稻、蔬菜种植基地,可直供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广西、浙江、上海、江苏、云南……从粤港澳大湾区到北部湾,从长三角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云南,2023年以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走出去学经验、谋合作,足迹遍布地处开放前沿的多个省区市。贵州与兄弟省区市“朋友圈”不断扩大,“共同语言”不断增多,“合作事项”越来越多。

借助东西部协作中粤黔两省的结对帮扶关系,贵州探索创新“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支持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为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贵州加强与其他沿江省份在环境污染联防联控、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合作。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品出口。走进贵州中焰环兴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42条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不停,最高日产量可达120万只打火机,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厂所在的罗甸县,专门建立打火机检测室,为出口海关检测提供便利。

为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贵州积极引导企业用好用足RCEP原产地规则,进一步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实现报关、检验检疫、贸易监管等主要业务覆盖率100%。推动商务、海关、税务等业务“单一窗口”办理,有效压缩整体通关时间。以申办进口许可证为例,从单证申报、接收、审批到领证,几分钟就能办好。

此外,针对报关、报检、退税及融资等堵点难点问题,贵州省商务厅主动与贵阳海关建立厅关联席机制,建立“外贸专员制度”,实现外贸空白县全部清零。

创新发展新型服务贸易。贵州是发展大旅游、大健康、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的理想之地。通过“外引内培”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贵州打造7家重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2022年,贵州优化重点国家(地区)市场海外仓布局,全省海外仓达60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7家;跨境电商井喷式增长,当年增速达180%,新增实体企业70家。

按照规划,贵州将探索放宽特定服务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措施,大力发展软件、通信、云服务、数据分析等跨境数字贸易,探索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港;大力开发入境旅游产品,积极拓展东盟、日韩、欧美等国际客源,推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

贵州提出,到2035年,以数字贸易、国际山地旅游、生态产品价值交易、特色优势产品进出口等为支撑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迅速崛起。

演员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闭幕式上演唱侗族大歌(2023年7月9日摄)杨文斌摄 / 本刊

演员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闭幕式上演唱侗族大歌(2023年7月9日摄)杨文斌摄 / 本刊

加快培育特色外向型产业

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贵州培育打造开放优势产业、优强企业、优质产品,推动产品、项目、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来自贵阳海关的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货物贸易801.2亿元,同比增长22.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8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国第八。2023年前三季度,贵州外贸规模继续扩大,进出口总值480.4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出口317.4亿元,同比增长13%。

产品“走出去”打开新市场。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辣椒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在辣椒城设立的巨大屏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辣椒信息实时更新。这里的“辣椒指数”,已成为国内外辣椒交易的“风向标”。

“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缅甸、印度等国家的辣椒,在这里分拣、清洗、分级和粗加工,随后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辣椒城综合部副部长淳仕军介绍。

不仅辣椒。作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2022年贵州锂电池新材料相关贸易快速增长,镍锍等锂电池原料进口61.4亿元,增长47.1倍;锂电池新材料出口18亿元,增长121.5%。

“我们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生效国家加强磷及磷化工贸易拓展,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行业话语权。”瓮福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玉松说,2023年前10个月,公司出口总量140万吨,出口创汇7.14亿美元,其中化工品实现出口量价双升。整体销售格局由此前的“磷矿石+基础磷肥”转向“高档化肥+精细化工”。

项目“走出去”拓展新空间。近年来,贵州企业积极承接重大项目,并开展工程项目咨询、勘测、营运维护等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2023年,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公司成功签署南非达姆拉格特123兆瓦光伏项目、南非伊里库瓦67.3兆瓦光伏项目,建成后,将为解决当地电力短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在此过程中,贵州省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展开合作,为企业提供担保和融资支持,改变了此前企业以承接现汇类国际工程项目为主的单一承包模式。

随着一声声炮响回旋山谷,北京时间11月3日13时,由贵州公路集团参建的格鲁吉亚E60高速F4标隧道实现全面贯通。

“这是贵州公路集团在格鲁吉亚的首个项目,也是贵州公路单体金额最大的海外项目。”站在F4标1号隧道现场,黔贵路桥副总经理、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F4标项目负责人梅世伦说。

随着贵州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贵州交建集团旗下以贵州公路集团、贵州桥梁集团、贵州路桥集团为代表的建设企业凭借着过硬技术,纷纷走出贵州拥抱更大市场。

企业“走出去”延伸产业链。近年来,总部位于贵州的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快速成长,业务覆盖日韩、东南亚、欧洲以及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避免上游原材料“卡脖子”,公司在印尼建立莫罗瓦利、纬达贝、南加里曼丹三大原材料生产基地。其中,莫罗瓦利、纬达贝产业基地已实现投产。

2022年,贵州有实绩的外贸主体达885家,同比增长16.8%,提前开展外贸组团出海“拓市场抢订单促招引”行动,组织全省各类经营主体、行业主管部门主动赴境外国别市场开展各类国际贸易和商务促进活动。

“我们坚持全面、客观地看待贵州的差距和优势,找准前进的方向,坚定不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让开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器、倍增器。”贵州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雷表示。

殷殷嘱托,指引航向。打开“山门”与世界相连的贵州,必将坚定信心、乘势扬帆,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记者 赵新兵 王丽 向定杰)

(责编:赵光霞、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