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1:51 来源: sp20240426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围绕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董昀。

  1

  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创造性开展工作

  记者:每年新年过后,党中央都会围绕重大命题、面向“关键少数”举办专题研讨班。如何理解今年专题研讨班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重要意义?

  董昀: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党中央决定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目的是促进高级干部深化对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推动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道出了本次研讨班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深刻考量和重大意义。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现代化历程,金融在其中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大国博弈当中,金融也是必争之地,事关一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举办这次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题研讨班,对于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从两者的辩证关系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经济之于金融,起到的是决定性作用,没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经济运行作为根基,离开了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金融发展便无所依托,就成为无本之木。这便是“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的道理所在。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肌体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血脉的有力支撑。金融的作用就是使得储蓄资源得以跨主体、跨空间地有条件转移,不断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引导实体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如果资源配置到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则其使用效率也得到提高。这就是“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的内在机理。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新时代的金融工作中,必须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推动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具体地说,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从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结构的适配性,确保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推动实体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记者:新征程上,推动金融更有力有效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有哪些主要着力点?

  董昀:首先,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的技术封锁、遏制、打压可能不断升级,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如何为科技创新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将是金融界、科技界、实业界需要攻关的一项重大课题。

  第二,实现“双碳”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在新的起点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需要继续破解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获得金融服务的难题,切实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普惠性。

  第四,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是我国金融面临的新课题。

  第五,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日新月异,数字金融领域的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如何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推动我国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我国数字金融国际竞争力,是金融强国建设需要直面的新问题。

  在新形势下完成好上述新任务新课题,要求金融业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创造性开展工作。特别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优化我国金融结构,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以金融的有力支撑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

  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

  记者:在此次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在您看来,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多次就各级领导干部提升金融工作能力本领提出要求:2014年5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形势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在学习中深化实践,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成为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2017年4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必须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会议还提出,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这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能力本领的要求。

  ——纯洁性是政治要求,即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和金融人才必须不断深化对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认识,拥护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深刻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专业性是业务能力要求,即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和金融人才必须能够准确把握金融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熟悉金融业及其相关领域(如经济、法律、会计、科技、社会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了解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的新变化新趋势新动向,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以适应金融强国建设的需要。

  ——战斗力是作风要求,即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和金融人才必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直面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同时把握好斗争策略,破解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类难题,同时办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两件大事。

  记者:如何理解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

  董昀: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经济和金融之间亦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用“肌体”与“血脉”的比喻生动刻画出经济与金融休戚与共、紧密相连的关系。在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金融体系不断将作为国民经济“血液”的货币资金输送到经济“肌体”当中,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经济肌体的健康反过来也为金融血脉畅通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坚强保障,同时为金融业的繁荣发展创造出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就是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上谋划经济金融发展战略,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战略全局谋划金融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研讨班开班式上对金融强国的论述,生动体现了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这表明,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不可能真正建成金融强国。同时,现代金融发展也有自身规律,金融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这些关键核心金融要素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长期努力,久久为功。

  记者:金融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专业性,领导干部应当如何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

  董昀:领导干部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从经济与金融的内在联系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去认识和处理金融问题;要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视角认识我国金融发展规律,认清发展大势,把握前进方向。

  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要充分认识到建设金融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准确把握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看大局、谋大势,分清主流、支流,抓住经济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要害和主要矛盾,既保持战略清醒,不急于求成、大干快上,又努力积极作为,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做到“蹄疾而步稳”。

  坚持系统观念。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克服极端化、片面化、短视化,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发展规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以稳定立大局,以进取谋未来,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学好用好金融知识及其相关领域基础知识。要加强对金融知识及经济、法律、会计、科技、社会等相关领域基础知识学习,既了解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又把握金融体系、投融资体制机制、风险防控等。在掌握知识、弄清原理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做好实践运用,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市场规律、金融规律办事,做到依法管理金融、科学发展金融,不断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3

  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记者:在此次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如何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其对于做好金融工作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董昀: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这一重要论断表明,文化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推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开拓形成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要思想源泉,这条金融发展道路之所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是分不开的。

  在此次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丰富内涵: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一深刻阐释,既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彰显了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是“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反映。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就是要传承和发展言必信、行必果,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诚信文化和信用体系,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失信成本,以完备可靠的信用体系支撑金融高质量发展。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就是要传承和发展富民厚生、义利兼顾,见利思义、义在利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需要为价值导向,推动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和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就是要未雨绸缪,做到居安思危,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货币金融政策稳健有效,推动金融发展行稳致远。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就是要守正不守旧、不惧新挑战,把握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在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前提下,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力戒脱实向虚,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就是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增强金融从业者的规矩意识、法治意识,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铲除违法违规行为滋生的土壤,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智慧,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金融系统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方面实践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在本职岗位上、具体行动中,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实文化之基、铸牢文化之魂。(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郝思斯)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