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4-04-27 22:04:54 来源: sp20240427

  莫高窟第320窟南壁《散花飞天》局部。

  莫高窟九层楼外立面。

  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九色鹿本生故事之九色鹿》局部。   以上图片均为敦煌研究院提供

  编者按:丝绸之路起始于中国,跨越沙漠,扬帆万里,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也是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之路。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本版邀请敦煌研究院院长和福建博物院院长撰文,让我们与笔墨为伴,踏上古老的丝绸之路,感悟新的时代内涵。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被誉为“人类文化运河”和“欧亚大动脉”的丝绸之路经由敦煌,将古老的四大文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连接起来。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的敦煌文化,延续近2000年,是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外来文化交融荟萃的结晶,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物流散到国外,众多国家学者研究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的丰富内涵与珍贵价值,敦煌学成为国际汉学中的显学,敦煌研究院亦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加强敦煌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东西方文明交流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推动当代世界文化交流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敦煌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

  在国际上举办敦煌艺术展览,是近年来敦煌研究院讲好敦煌故事、推动敦煌文化走向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奥地利、法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敦煌艺术大展和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公益巡展,并推动敦煌文化创意体验活动走进澳大利亚和泰国等国,增进世界人民对敦煌文化的认识。

  敦煌石窟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历经数千年时光淘洗,石窟壁画面临退化危险,如何永久保存敦煌石窟信息?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锦诗首次提出“数字敦煌”概念,即利用数字技术永久且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和彩塑信息。30多年来,敦煌研究院专业数字化工作团队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逐步建立起准确、真实、高清晰度的“数字敦煌”资源库,为敦煌石窟保护、敦煌学研究、敦煌文化弘扬提供重要支撑,成为数字时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宝贵资源。

  今天,“数字敦煌”已成为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知名品牌,昔日不可移动的石窟文物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飞向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2022年,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上线。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壁画元素进行识别和汇聚,19类专题约6500份来自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高清数字资源档案向全球开放,为公众提供敦煌文化的共享共创平台。2023年,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上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启沉浸式线上文博之旅。探索路上步履不停,“数字敦煌”持续为跨文化传播、创新文化成果提供精彩样本。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没有止境,通过不断探索融合方式和传播模式,敦煌文化遗产和社会大众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洞窟里的文物正不断“活”起来、“走”出去。比如,我们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的《敦煌岁时节令》《和光敦煌》《字在敦煌》等数字媒体品牌,以及“云游敦煌”小程序、敦煌动画剧、点亮莫高窟等数字创意传播项目,就是全年龄层都喜爱的数字产品。其中,“云游敦煌”小程序于2020年初推出后广受欢迎:音配画的“每日敦煌画语”带给人宁静平和;黑朱、蛤粉、松绿、空青……以壁画千年盛彩为线索,小程序将壁画之美推送指尖,多角度多维度地丰富人们的视听感受。仅2022年,敦煌研究院融媒体平台浏览量就超过2亿人次,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敦煌学国际研究

  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是属于世界的。作为国际显学,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在从事敦煌学研究。搭建敦煌学研究国际化平台,恰当其时。

  敦煌研究院先后成立“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英国、法国、印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高校、博物馆、科研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我们举办“敦煌论坛”“从波斯波利斯到敦煌”“阿旃陀与敦煌”“从巴米扬到敦煌”等5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吸引众多海外学者参加;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敦煌论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绝色敦煌之夜”等学术论坛、艺术展演60余场次;在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支持下,制作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展现文明交流互鉴与历史传承,生动诠释“一带一路”的文化底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

  与此同时,我们加大力度引进国际人才,多角度、多维度解读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国际价值。2018年,美国汉学家史瀚文成为敦煌研究院第一位全职外国研究员。他努力向海外推广、弘扬敦煌文化,认为“敦煌是不同文明和思想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冲突的典范。敦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往,了解当下,以及全球化未来的可能性。”如今,史瀚文正着力编写《敦煌学学术资源综合指南》,这将是敦煌学领域第一部百科全书。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物散存于世界10余个国家的数十家公私收藏机构。多年来,国内外相关机构虽在统计散佚各国的藏经洞文物信息,但尚无完整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数字化资源库。近年来,我们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推动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复原。2022年,敦煌研究院开发建设的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敦煌遗书数据库”上线,内容包括敦煌文献的基本信息、数字图像、全文录文和相关研究文献目录4部分,首批上线内容包括敦煌研究院藏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共685件具有代表性的敦煌文献。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海外合作,尽力将世界各国收藏的敦煌文物数字化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敦煌藏经洞文物的“数字化回归”,为世界各地敦煌学研究专业人员和敦煌文化爱好者提供全新全面的检索平台,更好地推动敦煌学研究、弘扬敦煌文化及其身后的中国文化。

  做好文化交流桥梁纽带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敦煌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学术人文交流活动。2018年,敦煌研究院派遣由石窟考古、美术、历史学、文物数字化、文物保护等领域8位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赴阿富汗开展文化遗产学术考察,这也是我国文化遗产学术团队第一次在阿富汗进行学术考察。代表团在中国驻阿富汗使馆举办“敦煌壁画展览”,考察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阿富汗国家档案馆、法国阿富汗考古中心等,详细了解巴米扬省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和需求,提供针对性建议,讨论未来加强合作的领域及方式,共同守护和弘扬丝路历史文化遗产。

  2022年开始,敦煌研究院在中国驻德国、亚美尼亚、尼日利亚、马耳他、乌兹别克斯坦等9个国家的使领馆举办“敦煌文化环球连线”系列活动,扩大敦煌文化的国际“朋友圈”,国际反响超出预期。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黎开盛认为,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经卷证明,古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更是东西文明互学互鉴之路。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不同国家有着共同目标的人民连接起来,为这条古老道路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敦煌文化发展带来新机遇,敦煌文化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支撑。10年来,敦煌研究院专家多次前往伊朗、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展丝绸之路古遗址考察与交流活动,加深中国和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联系。2017年,应吉尔吉斯斯坦方面邀请,国家文物局部署敦煌研究院对纳伦州戈奇戈尔区库姆—多波镇古代城堡遗址保护修复项目开展保护可行性研究。在对这一古代城堡遗址全面调查研究基础上,实施文物保护、数字化保护、遗产预防性保护和遗址展示等工程项目,为我们与更多国家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对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古代遗址考察的逐步展开,我们发现,虽然各国文物建造材料和技艺不同,但丝绸之路相关遗址文化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敦煌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成套技术不仅在中国200多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得到有效应用,也可以在丝绸之路相关国家文化遗址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今年,我们就承担了国际援助项目“援缅甸蒲甘他冰瑜寺修复项目壁画保护信息提取技术合作项目”,通过数字影像采录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对他冰瑜寺一层西门券壁画、北门遗址等进行详实准确的全过程信息提取。未来,我们将继续前往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为支持保护研究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走过1700多米长的敦煌莫高窟,如同走过数千年历史。这是交融互鉴的历史,也是合作共赢的历程。未来,敦煌研究院将进一步深入挖掘敦煌文化价值,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宝贵机遇下,发展建设敦煌学研究高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作者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2日 07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