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出海”亮点纷呈

发布时间:2024-04-23 15:07:58 来源: sp20240423

  11月10日,在肯尼亚姆洛隆戈,Kilimall主播为“黑色星期五”购物季直播带货。Kilimall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在非洲设立海外仓并实现在线支付的中国电商平台。   新华社发

  7月19日,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第24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上,客商(左)在一家中国上海的企业展位选看面料。   新华社记者 谢 锷摄

  11月28日,在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的赣州国际陆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将通过铁路运送至深圳盐田港出口国外。   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不论是大市值上市公司,还是中小微企业,中国企业“出海”现象,密集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们或产品出海,或品牌出海,或服务出海,或供应链配套出海,不断推陈出新,亮点纷呈。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 

  产品科技含量十足

  在位于迪拜市中心的“Tilal Al Ghaf”社区,不时能看到服务机器人在椰枣树密布的街道上穿梭,帮助人们运送包裹。而在离这个社区30分钟车程的迪拜国际机场,一群训练有素的自助值机机器人,则有条不紊地帮助乘客办理手续,指引乘机路线。

  这些机器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来自中国企业。

  今年10月16日—20日,在迪拜举办的全球最大科技展之一“GITEX GLOBAL”,吸引了超过250家中国科技公司参展。其中,腾讯云的公共服务应用TAMM、特斯联TacOS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美团第四代无人机、济驭科技的无人驾驶系统、云深处的工业级四足机器人X30……中国科技企业的产品多到让人应接不暇。

  展会上,来自中国的机器人备受瞩目。现场展示了包括送餐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巡逻机器人在内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参展人员驻足打卡。

  这种有科技感的产品输出,是近几年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长期关注出海的霞光智库负责人何维认为,过去,中国企业出海更多是依靠低成本的生产,提供加工产品。近几年来,这种现象正发生一个重要的变化——科技成为出海的内核。

  “现阶段,许多中国企业已经突出重围,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先者。”何维表示,疫情放开后,超六成企业有海外业务拓展计划,纷纷展现出了很强的对海外业务发展的信心。通过技术创新、资金支持和本土化等方式,中国企业积极探索全球市场,在以智能硬件、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等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的确,在这轮由5G、AI等技术所驱动的数字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脱颖而出的中国企业,在汽车、家电、工业设备、软件应用等多方面的智能化取得了长足进步,进而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中国在海外热销的产品,已经悄然从“老三样”变成了“新三样”。

  所谓“新三样”是指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所谓“老三样”是指服装、家具、家电等。全新的产品,正在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能,而外贸出口主打产品的“新旧之变”,更彰显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

  事实上,制造业为引领的中国企业出海,正彰显出中国制造强劲的全球竞争力。比如,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国际研究机构SNE Reserch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球装车量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了6个席位,其中第一、第二都是中国企业。

  而在软件方面,中国企业在海外移动APP市场已经深耕多年,拥有越来越亮眼的成绩。

  比如,专注深耕中东、东南亚等海外新兴市场的赤子城科技,推出多款核心应用程序,包括MICO、YoHo、TopTop、SUGO等,分别切入视频、语音、游戏、陪伴社交,市场表现亮眼。其中,视频社交应用Yumy负责人认为,中国企业在音视频社交产品的创新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当海外企业还在单纯以聊天、约会为社交产品的主导模式时,国内的社交应用程序已经拓展出更为丰富的产品形式,找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从范围上看,出海市场由近及远,逐步扩张。从传统的东南亚市场,到成熟的北美、欧洲与澳大利亚市场,再到新兴的南美、非洲和中东,都能看到中国新兴企业与创新产品的身影。

  从吃火锅到刷短剧

  中国休闲时尚受追捧

  中国人喜爱的生活方式,正在经由“出海”这个途径,走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各国人民的认可。

  一个例子是,中国年轻人热爱的新茶饮,正在海外市场流行起来。

  今年10月,中国新茶饮品牌“甜啦啦”在印度尼西亚同时开出6家店铺,成为其首批开业的海外门店。此前,以“喜茶”“蜜雪冰城”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茶饮品牌,已经在印尼市场取得先机,凭借较低的定价、相对美观的门店和良好的用餐环境,中式鲜果茶逐渐成为当地消费者的新选项。

  在整个东南亚,中国新茶饮品牌都刮起了一阵风。早在2018年,新茶饮品牌刚刚出海时,“喜茶”和“奈雪的茶”都进入了新加坡市场。此后,“霸王茶姬”凭借“中国风”和“原叶鲜奶茶”的概念在马来西亚站稳了脚跟。而扩张最为迅速的“蜜雪冰城”,到今年4月,在越南和印尼的门店数就已分别超过1000家。

  除此之外,中餐品牌也通过消费体验以及品质、口味来赢得消费者,将中国味道带到了全球。

  火锅是其中的代表。2012年12月,海底捞在新加坡开设海外第一家分店。多年来,海底捞一直向全球扩张。2022年年底,海底捞海外业务子公司特海国际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今年,中国火锅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东南亚,今年1月,呷哺呷哺海外第一家店也落地新加坡;而小龙坎目前在马来西亚的门店数量已达到5家,在新加坡和柬埔寨还分别拥有4家和2家门店;在泰国曼谷和普吉岛等热门度假胜地,越来越多的火锅餐厅新近开张。

  在欧洲,中国火锅品牌呈现“组团出海”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在欧洲开店的国内火锅品牌就有小龙坎、大龙燚、谭鸭血、刘一手、蜀九香、蜀大侠、朝天门等,地点遍布欧洲,从西班牙到葡萄牙,从法国到英国,火锅品牌正走向遥远的欧洲市场。有火锅从业者直言,“几乎是开一家店就火一家店”。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继中国科技品牌俘获消费者芳心后,中国饮料连锁店在东南亚国家迅速扩张,麻辣火锅也成了各国美食爱好者的新宠。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蜜雪冰城与名创优品等中国国际零售品牌,不只是一个个成功的商业故事,还可帮助中国在印尼推广正面的中国形象。

  除了“舌尖上的味道”,中国人民习惯的生活方式中,刷剧和读网文,也开始走向世界。

  在视频领域,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剧集发展报告》显示,微短剧出海逐渐成为新赛道。一方面,从海外销售发行和传播渠道看,渠道平台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调研显示,影视制作公司在进行海外剧集的发行时,既与外国本土电视台或者传媒机构合作,又通过国内视频平台的国际版实现海外传播,还与国际流媒体平台合作,等等。整体而言,互联网传播成为主流。另一方面,微短剧出海变热,视频平台和网文平台是两大主体。除了传统视频网站的国际版APP及各自的海外社交平台账号之外,还涌现出网络文学平台推出的ReelShort、FlexTV、GoodShort、MoboReels等独立微短剧出海APP。

  在网络文学领域,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6000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事实上,海外应用商店的网文APP排行榜中,来自中国的APP往往名列前茅。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品牌”

  追求高附加值、高溢价产品

  不知不觉间,曾经的“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全球品牌”。从利润微薄的传统代工厂到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化品牌,众多中国企业借助更多元的营销渠道,以及本地化视角下的精细运营,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提升。

  直观的表现是,提到“中国制造”,大家想到的更多是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直播APP、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创新药品等具有高附加值、高溢价的产品。在一些细分领域,相比欧美传统巨头,中国产品与服务甚至开始有取而代之的态势。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第一次成为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为214万辆,这一数字领先于日本的202万辆。而为中国跃升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正是新能源汽车。

  全球汽车行业的目光,不断投向中国。在著名的慕尼黑车展上,参展的厂家中有70家是中国汽车产业相关企业,既有整车企业、电池相关企业,也有智能汽车软硬件相关企业。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两次访问中国,他感慨,“中国动向将引领世界的方向”。

  3D扫描仪、3D打印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欧洲有一个医生用户,自己的孩子缺了一条胳膊,他使用我们的3D扫描仪,为孩子制作了一个适配度很高、很舒服的假肢。这令我们很有感触。”知象光电 Revopoint创始人、CEO周翔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这家2014年创立的中国企业,建立了从微结构光芯片到高精度3D视觉算法的自主技术体系,研发的3D扫描仪销量领先,终端用户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或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的3D扫描仪、3D打印机正在主导全球消费市场。据了解,亚马逊3D打印机类目中,前三名卖家都来自深圳,同时,中国卖家占据接近90%的市场份额。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桌面消费级3D打印机出口达146.9万台,价值近22亿元。目前,3D扫描仪、3D打印机的中国卖家,正打开全球更广泛的市场,将中国智能制造产品,带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不同类型用户的生活和工作中。

  事实上,在各行各业,中国产品都正在经历品牌化的转型升级,其中不少取得了亮眼的表现。亚马逊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亚马逊上的中国品牌型卖家数量增长了近3倍,品牌型卖家的销售额在过去一年里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中国企业走向全球,也需要多方合力,不断拓展“走出去”的可能性。在很多地方,企业选择组团出海。

  11月17日,2023江苏国际文化贸易展览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幕,扬州5家文化贸易企业亮相展会,扬州企业带去了美食、琴筝、牙刷、毛绒玩具等产品。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企业赴欧洲“出海引智力拓市场”交流活动、成都高新区海外招商及投资招引活动等相继开展。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成都高新区不断推动企业“组团出海”,助力企业拓展业务版图。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下,中国企业纷纷加入探索“出海”之道的浪潮。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从基建、外贸项目到制造业、服务业、高端科技企业,中企“走出去”的脚步不断加快。

  在海外,越来越多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企业提供着走向全球的机会。

  迪拜商会与皇家贝尔特展览公司11月1日签署谅解备忘录成立中国创新中心,以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进入迪拜并从迪拜走向全球,这也是中东地区首个专为中国企业展示创新技术与服务的平台。

  迪拜商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卢塔表示,中国创新中心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门户,帮助中国企业利用迪拜独特的竞争优势更好开拓全球市场,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迪拜及中国之间的经贸联系。

  以北斗、云计算为代表

  “新基建”造福世界

  伴随着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基建”也正在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所谓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北斗系统走向世界,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北斗优势已被全世界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说,北斗系统是全球唯一集通信、导航、遥感及搜救功能于一体的导航系统。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系统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智慧港口等产品,已在东盟地区、南亚、西亚、东欧、非洲等地成功应用,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北斗“出海”已经结下了丰硕的成果。在科威特,北斗系统辅助建造了300米高的科威特国家银行总部大楼,保证了纵向垂直的精度;在莫桑比克,植保无人机利用北斗系统获取定位信息,准确按照设定的路径喷洒农药,极大提高了水稻种植的作业效率;在沙特阿拉伯,北斗应用于测量测绘地理信息的采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沙漠人员车辆定位等领域;在黎巴嫩,北斗高精度技术运用到贝鲁特港口码头的施工测量;在布基纳法索,医院建设项目将北斗高精度技术运用到测绘中,6天就完成了施工测量,缩短一半以上的建造时间;在突尼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了首个海外中心中阿北斗中心……

  “北斗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利,它是属于世界的卫星导航系统。”阿拉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联盟秘书长阿瓦尼·莫·萨利赫·卡萨瓦内说。

  另外一个例子,是中国云计算企业服务全球。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云出海已然成为一道必选题,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浪潮云等“中国云”,都大步走向了海外市场。

  如今,中国云计算企业的出海足迹已经扩展到拉美、中东、非洲、欧美等地域,直面海外市场云计算巨头。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掀起的新浪潮,必然进一步加速中国云计算企业的出海步伐,同时也会给全球云市场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在何维看来,放眼未来,全球正进入科技大发展时代,中国在数字经济、新基建上的优势将为全球许多国家补足数字基建的短板。同时,中国企业将更重视本土化和区域化战略,能否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法律、消费习惯和竞争环境,实施定制化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定位,将成为下阶段出海企业能否在海外成为一家“长期主义”全球化企业的关键。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