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缺乏人才

发布时间:2024-04-28 00:30:14 来源: sp20240428

  实习生 李欣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齐征/文

  “我想明年接着提,我会连续提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他会持续聚焦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问题。这位在中医药领域干了30多年的老兵认为,中医药传承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缺乏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洪春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小组发言时说,希望在这句话的后面再加一句话:“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水平的提升。”

  张洪春说,近些年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医的发展,省、市一级的中医发展水平已经非常高了,薄弱环节在县、乡、村的中医诊疗水平,并直接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

  2023年是刘清泉履职的第一年,他当年就提交了一份推动基层中医药人才发展的提案。他说,国家已经把发展中医药的大方针定好了,关键是要把中医药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好。

  今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17个年头。近几年,他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基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伯礼说:“作为农村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基层医生们,受硬件条件和工资待遇等因素影响,经常面临‘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童安荣表示,政府近年来在保基本、强基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层医疗机构房屋建起来了,设备也添置了,但却面临留不住人才的问题”。谈及原因,童安荣说,其中很大部分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除了自己面临继续教育机会少,业务能力提升慢,晋升难、收入低的困境,还面临着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据刘清泉介绍,我国目前仅有个别院校可以培养3年制的临床中医学生,这从生源上导致了乡、村两级没有合适的中医药人才可招聘。而现在较为普遍的本科毕业生、硕博毕业生,基本不会选择去乡、村两级当医生。

  针对这个现象,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庞国明建议,应进一步扩大中医院校中医临床专业及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急缺的专科人才等招生规模及财政补贴。

  刘清泉则从发挥三甲医院优势力量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大医院应该开展“封闭式”教学,系统全面地提升学员规范的中医诊疗技术,拓宽学员对中医药的认知;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走教式”教学,授课教师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在现场诊疗中培养学员中医药辨证治疗能力,提升中医临床思维。

  实际上,刘清泉任职的北京中医医院正是这么干的。该医院曾从河北、云南、内蒙古自治区、贵州、北京郊区等地招收了600多名当地农村有高中或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民来北京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让这些村民掌握常见慢病的诊疗方法,然后回村为村民看病。因为这些村民就是当地人,所以回去后基本上也不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

  刘清泉觉得,这样的模式很适合在其他地方推广,“如果每一个三甲中医院都发挥好这个职能,我们会把强基层这件事做得非常好”。

  针对基层缺中医药人才的困境,我国中医药大省甘肃则探索出了另一条道路。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原主任郭玉芬介绍,当地鼓励老百姓找中医看病,在村卫生室的一般中医诊疗费全额报销,西医诊疗费自付1元,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一般诊疗费自付1元,西医一般诊疗费个人自付2元。

  对于医生来说,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全部纳入村医收入,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取的一般诊疗费作为村医新增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来源之一。

  此外,甘肃还要求村卫生室的医生需要至少会6项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分类包括针法类、灸法类、按摩疗法、外治疗法、中医内服法和中药炮制适宜技术——记者注),乡镇卫生院至少开展10项中医适宜技术。郭玉芬表示,指标考核、资金支持,再加上老百姓对中医的认可,让中医药特色优势在甘肃的基层得到很好发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