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小村庄的仙人掌“奇缘”

发布时间:2024-04-28 03:26:13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康定2月29日电 题:大渡河畔小村庄的仙人掌“奇缘”

  记者 王鹏 何浠 刘忠俊

  2月底,大渡河畔,阳光照耀着高耸的大山。荒山上,77岁的颜宗福手持一柄近2米长的镰刀,穿梭在“树林”中。突然,老人停下脚步,将镰刀向上伸去,随后猛然向下一拉,一片椭圆的仙人掌落在沙地上,刀口处沁出绿汁。“现在把枝修好,过几个月果子就长得更大。”他说道。

2024年2月,颜宗福在仙人掌种植基地修枝。记者 刘忠俊 摄

  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大渡河绵延而下,造就了“康巴江南”的美誉。在当地,苹果、樱桃等水果多有种植。位于康定市姑咱镇的下瓦斯村,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聚落,如今却发展出了特色产业——仙人掌。

  在老人们的记忆中,下瓦斯村很早就有野生仙人掌。得益于干热河谷的独特生态环境,仙人掌在当地能长到四五米高,果实也更饱满。这种椭圆形、口感清凉爽滑的果子,当地人称“仙桃”,是解暑佳品。

  “仙桃我们从小就吃,但很难采摘。”颜宗福告诉 中新网 记者,早些年仙人掌长在陡坡和悬崖上,常有人摘仙桃时摔下山。为了将仙人掌种植在稍微平缓的山坡上,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培育繁殖。没有专业技术的颜宗福全凭摸索,试了很久都不成功。偶然一次,他发现仙人掌茎块在切割后,伤口需在阳光下晒干愈合,还得扦插在干燥土壤中才能较好存活。从此,当地村民慢慢将野生仙人掌种到了更易采摘的山坡。

2024年2月,颜宗福带着孙女在仙人掌种植基地修枝。记者 刘忠俊 摄

  2009年,接过父亲接力棒的颜启超,继续在技术上“精雕细琢”:九月仙桃采摘后及时修枝,立春时节加紧扦插,二三月修枝疏果,定期引进新品种嫁接……颜启超说,如今下瓦斯村仙桃最高亩产2吨,是30年前的20倍。

  成为种植大户后,颜氏父子决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免费传授种植技术。加上康定市有关部门的扶持,如今在这个只有200户617人的小村庄,种植仙人掌的农户超90%。每年八九月仙桃成熟季,许多客商慕名而来。

  “没想到小时候我们去山上摘着吃的仙桃,现在成了主导产业。”下瓦斯村党支部书记高国伦是在当地长大的藏族人,说起仙桃很兴奋。他透露,村子现在利用荒山荒坡种植仙人掌2000多亩,“仙桃价格一斤2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去年村子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

  “只卖仙桃也不行,还要注意附加价值的开发。”作为下瓦斯村仙人掌产业的带头人,颜启超有更长远的计划。前几年,他将仙人掌茎片加工制成翡翠面条,销量极好,后又开发出仙桃酒。在他的努力下,下瓦斯村已推出数十种仙人掌产品。2023年初,颜启超开始尝试直播带货,通过短视频平台让仙人掌产品走得更远。

2024年2月,颜启超在仙人掌种植基地拍摄视频。记者 刘忠俊 摄

  在颜启超看来,仙人掌跟下瓦斯村可谓“天作之合”——除了经济效益,密集的仙人掌还能形成防火阻隔带,防范森林火灾。每年仙人掌开花时,更能吸引游客观光。

  高国伦表示,2023年村子修建完善了产业道路,村民采摘更方便,未来会继续大力发展仙人掌产业,“我们特意划出5亩地作为科研基地,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培育新品种。”

  下瓦斯村仙人掌产业的成功,带动了大渡河沿岸多个村庄争相种植,形成了“大渡河仙人掌产业带”。康定市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康定市现有野生仙人掌5314亩,人工种植超1万亩,还可种植8万多亩。(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