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农文旅融合:无锡偏远小渔村变身“近郊旅游目的地”

发布时间:2024-03-29 22:26:40 来源: sp20240329

   中新网 无锡1月31日电(孙权)“孩子放寒假从外地回来了,想带着他熟悉熟悉周边环境,看看‘家门口’的风景。刚好之前在网上刷到了这里有特色鱼汤面,所以我们俩就一起来尝尝鲜。”31日一早,无锡市民王先生带着儿子来到锡山区鹅湖镇的圩厍村的白米荡小面馆打卡,顺道买点当地特产“甘露青鱼”。

白米荡小面馆就位于白米荡湿地内。孙权 摄

  地处鹅湖镇最北面的圩厍村原是一个位置偏远的小渔村,是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甘露青鱼”的主产地之一。走进圩厍村,只见村中屋舍俨然,不远处的白米荡水光潋滟,与一旁的水榭组成了一幅“水墨画”。

  近年来,圩厍村依托绿色生态优势,挖掘“渔文化”“圩田文化”,以美丽、生态、宜居、致富为目标,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积极推进农文旅的深度融合,致力打造一个“家园美、生态美、民风美、生活美”的四美新农村。

走进圩厍村,只见屋舍俨然,柏油马路直通村中。孙权 摄

  好环境带来新发展。农文旅项目白米荡小院的落地,就是圩厍村农文旅融合初见成效的缩影。

  圩厍村党总支书记浦向华介绍,白米荡小院是该村招引的首批农文旅项目,由返乡青年范飞自行投资、自建团队、自创品牌、自主经营。小院总面积120亩,规划布局“三区三馆三民宿”。其中,三区为水上观光区、户外休闲区、农林种植体验区,三馆为小院饮食馆、白米荡小面馆、人文体验馆,三民宿为精品民宿、农家民宿、林间民宿。

白米荡小院的一角。孙权 摄

  “我是2018年的时候想到回来的,最初是父亲想要回来居住,但我又不放心让老人住在村里,毕竟这里的配套比较少,于是我就跟随父亲回到圩厍村,想着照应起来方便一些。”谈及回家乡创业的初衷,范飞打开了话匣子。

  范飞称,自己有这个创业的想法,一方面是想着自己在外经商,有能力回报家乡。另一方面,陪父亲回来的时候,看到村里各项基础设施都建得不错,特别是白米荡湿地这一片,非常漂亮。

白米荡小院注重挖掘“渔文化”,水边的建筑采用了船的造型。孙权 摄

  范飞介绍,以“渔文化”为特色,白米荡小院依托水林田的资源优势,开发了具有白米荡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以及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居度假等附加值高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这些项目推出后,市场反响很好。“最初我是愁没客源,现在预订的客户越来越多,我有点招架不住了。”范飞说,自己想把白米荡小院打造成“比家还舒服的小院”,现在总觉得很多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小院的接待能力也有限,自己不敢盲目扩张,想先做好口碑。

  说起下阶段的打算,范飞直言要把白米荡小院做成精品工程,要与圩厍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来此游玩、休闲。

新春佳节将至,白米荡小院内也挂起了喜气的红灯笼。孙权 摄

  “以前村里老年人比较多,很少有年轻人的身影,这两年明显感到有变化,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陌生的面孔越来越多。很多人来了以后,会到白米荡小面馆吃个早面,然后沿着湿地公园走到白米荡小院这边拍拍照,喝杯咖啡什么的,春秋两季的时候,还有不少上海、苏州来的游客,到这里露营、烧烤,现在村里比以前热闹很多。”浦向华说,为此村里还特意腾出一些空间建设停车区,方便往来人群停车。

村中腾出空间建设停车区,方便往来人群停车。孙权 摄

  新发展带来新活力。据悉,白米荡小院正式运营以来,年均接待客户超3万人次,创收500余万元。小院发展起来后,招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这些年轻人不仅带来了新理念,更让小院充满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小院在为圩厍村村民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的基础上,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养殖户的农副产品销售。

白米荡小院内的咖啡屋颇受年轻人欢迎。孙权 摄

  “湿地变美景,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我们这个昔日不起眼的小渔村,已变身‘近郊旅游目的地’,这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浦向华表示,除白米荡小院外,圩厍村还积极建设了嘉陵荡湿地保护小区。未来,圩厍村要围绕“一条鱼”做文章,做好“渔文化”的传承,开发一系列“渔味”,努力招引更多农文旅相关的产业落地。(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