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柿如意

发布时间:2024-04-27 23:35:29 来源: sp20240427

  一

  周围有大龙山、凤阳山、跑马山,还有小峨眉山。这条蜿蜒的小路上,曾经走过铜铃叮当的马帮,向神垕源源不断地运送着用来烧制大宋钧瓷的瓷土。

  今天你再顺着古道走来,走到这群山之间的刘门,就会看到一丛丛一簇簇的红柿子,它们就像花一样在金秋开放,开得满山遍野都是。远远望去,你不会把它们想成是一树树的果,因为它们太炫目,太烂漫。它们简直要把远近的天空烧红了。

  太阳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好像就是为了落在这片柿树上,为了给每一颗柿子涂上一层红釉。柿子感到了温暖,它们快速地膨胀。一棵棵树到了最丰满的时候。柿子成熟的声音,同钧瓷开片的声音一样动听。

  一群羊从树下走过,如一团团白色的祥云。羊的叫声阵阵传来,柿子怦然心动,纷纷下落。羊一定看见了柿子下落的慢镜头,柿子落地的一刻,便是一朵花绽放的最佳时刻,那简直就是光芒四射。

  什么鸟猛然飞起,就像是一颗柿子从树上弹向了天空。还没看清,又有更多的鸟呼呼啦啦弹射成满山的绝响。鸟也喜欢这样的地方,喜欢这样的红火。

  还有那么多游客,顺着曲曲弯弯的山道进来,站在树旁,高声地笑,快乐地嚷,喜欢不够那红柿子。他们的目的就是来看这满山满谷的红灿,满山满谷的喜庆。

  刘门村的领头人李海亮说,架不住人多呀,简直就是赶大集,像是相约着回娘家,从条条道路奔着刘门来,来过红红火火的团圆节。

  二

  刘门属于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在神垕西边10公里。李海亮说,俺这个刘门的“门”字里有个“外”字,电脑字库里没有。怪不得他们说刘门都说成“刘门儿”,那是这里特有的发音,那音沉实、板正,就如一棵柿树撒向天空的憨厚与坚毅。

  李海亮说,俺这个“门儿”,也可以这么讲:外边的人进来,就是一家人,你在这里吃在这里玩,都会让你高高兴兴舒舒心心。咱村里人都这么说,叫包你“柿柿如意”。

  不是刘门人会说,山里人都有一颗淳朴的心。

  红红的柿树带有对这片山水的理解,它们一生就生得圆润饱满,晶莹剔透,让你想摸又不忍下手,想吃又不忍下口,你就那么一个个看着,看着就觉得过瘾,觉得满足。你说哪个不是通灵宝玉,不是精美的艺术品。

  一脸胡茬子的老人说,吃吧,柿子养人啊,吃了柿子能御寒,还强筋骨。“霜降到,柿子俏,吃了柿,不感冒。”

  他身边的老人接着话头说,柿子是好东西啊,俺们山里人都靠柿子养生哩。俺们这里的柿子,皮薄、肉鲜,专家们都说营养价值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葡萄糖,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梨、桃的20倍,还能清热解毒、降压止血。人家中医都讲,连柿蒂、柿叶都是好药材。

  大家围在一起说着,笑着。幸福从他们的脸上释放出来,让你觉得他们都成了柿子专家,成了柿子的推广员。他们懂得刘门的今天,他们的今天。

  曾经在这里蹲点的村干部也说,这里的柿子好吃,果糖含量高,为啥?海拔、日照、温差,都有关系,而且这里的土可是陶土,里边有各种矿物质,金贵着哩。要不古代皇帝用神垕的瓷器喝茶吃饭?

  三

  以前刘门人晒柿子,都是晾晒在石板上、屋棚上和场院里,一摊摊一片,站在高处看,就像晾着一块块红被子。但那个方式落后了,还招鸟虫。现在都是吊挂起来,集中在一个棚子里。

  李海亮把我领进村集体的一个棚子,外面看不出特别,可是当你掀起红门帘,你就会在心里叫一声,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秘密藏宝的地方。淡淡的芬芳中,满屋都是一挂挂金黄的柿子,每一挂从上到下,那么长,一挂挂地排列起来,从这头直排到那头,前后左右,整齐划一。

  柿子要自然晾干,直至晾成结结实实、甜甜蜜蜜的柿干。能有多少斤柿干?李海亮说,一棚有20多万斤。我以为听错了,再问,真的是20多万斤!

  有人端过来一个口杯,立时就闻到一股好闻的味道,抿一口,酸中带有一点甜。刘门村人不仅把柿子晾成了干,还做成了醋。有人又递过来一个杯子,说是柿子茶。啊,好喝。

  李海亮说,咱农村人割舍不下那些柿叶,捡回做茶。这柿子茶,也是格外养人,柿子有啥营养它有啥。大山里的柿树,可真的像农家的耕牛,全身都是宝。

  四

  一棵高大的柿树吸引了我,它的身上缠满了红布条。它是那么美,旁逸斜出,遒劲彪悍,胸怀广阔,让人看了动心。树梢上架着两个喜鹊窝,喜鹊讲究,不是好树它看不上。

  问一位老者,老者介绍,传说西汉末年,刘秀昆阳之战兵败至此,人困马乏,在柿树下摘一颗下肚,立时感觉脆甜多汁、满口留香。抬头的时候,看到漫山遍野的红柿子,随口就封了这棵为“柿树王”。现在的这棵柿树,已经是同根滋生的第三代柿树了。这个传说有情怀,有意味,所以老百姓爱听,所以再苦再难的日子,老百姓也护着它。

  这棵柿树就像一个人挺立着,刘门人都喜欢到这棵树下站站看看,诉说诉说,他们把它当成了亲人,在外边娶了媳妇回来,也要带来照一张相。我摸着这棵柿树王,树皮很硬实,它的纹路像山道,一条条深嵌在土石间。村里人说,柿子树耐活,不在乎水土环境,没听人家说嘛,千年柏万年槐,还得跟柿树喊伯伯。

  站在高处看去,层层叠叠的村子和层层叠叠的柿树,构成一幅故乡的温柔画卷。谁见了,心底都会响起一声暖暖的呼唤。回头时,一股浓浓的岚气包裹了我。

  离柿树王不远有一个晾晒棚,里面晾晒着一串串的柿子,李海亮说,这是村民方晓辉家的,起码有5万斤。没见到方晓辉,先见到了他妻子赵玉盼,赵玉盼家是禹州的,问怎么嫁到这里来。赵玉盼就笑说,好才来,不好谁来?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大的上初中了。李海亮说,夫妻俩看着外边的游客越来越多,就开了个小饭店,招待客人。

  走进一个屋子,高大帅气的方晓辉正手握炒锅、挥舞铲子忙着。他说,今天不走了,在这里尝尝咱的柿子饭,过去你可听过?蜀黍面,开水和,胳肢一夹就是馍。咱老百姓,咋着都能吃好,现在更不用说了,光这柿子就能给你做出好多花样上桌。

  饭店名字起得好,叫红柿林农家院。客人坐在林子里,看着一树秋意,品着一桌香甜,心就先醉了。

  五

  山风拂动,一些叶子被带去了远方。村庄在深秋的风中吹着口哨,炊烟的围脖挂在老柿树上。时不时有鸡鸣狗吠,自这里那里传来。

  上到一个高冈,看到一些柿子树挂着各种小牌子,有大禹尖柿、升底尖柿、大辣椒尖柿,有磨盘柿、黄斤柿、牛心柿、莲花柿,还有绵黄蛋、贵兰青、八月黄……李海亮说,这是村里联合科研专家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差不多有20余种,像太秋、阳丰、次郎等水果甜柿,鲜嫩酥脆,汁多味浓,都是人们喜欢的。李海亮说,他们还试着将野生小果甜柿的优质砧木,与其他柿树进行嫁接,以长成新的高端柿果。

  刘门人越干越有劲头,他们要把这里打造成品类齐全的柿子园。目前,刘门柿树种植已有4800亩,鲜柿产量超过了260万斤,加工的柿饼也有60万斤。

  遇见一个叫杨战国的从山道上过来,他说自己54岁了,种了40亩柿树。问他一年有多少收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有10万元左右吧。感觉比去外边打工强多了,这样守着家,守着柿园,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更主要的是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外边的人在柿园里随意采摘的快乐,自己也跟着快乐。

  阳光从树上溜下来,照在两位在树下劳作的老人身上,他们在刨红薯。柿子树下竟然藏着这么多好东西,一个个红红的胖胖的红薯从土里露出身子。老两口一边刨着,一边抬起头向我们笑。

  柿子丰收了,村集体有了盈余,就想着为村里做点好事,他们建起了“幸福院”,8位孤寡老人过上了康养生活。在幸福院遇到了67岁的李振杰,他说起话来不停口。他经常站在幸福院的大门口,这里是一个高地,能够看见起起伏伏的山岭和起起伏伏的红柿子。

  村里还成立“天使育基金会”,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今年柿子大丰收,对考上博士研究生的两名学子以及5个考上大学、8个考上高中的孩子给予奖励。他们管这项计划叫金秋助学,鼓励孩子们逐梦启航。

  是因为这里的山水,还是这里的土地?柿子的选择就像深扎在这里的人们,一辈子无怨无悔。儿女大了,一个个走了出去,留下老人和这些柿树,有些柿树任由柿子挂在树上,一直到雪来的时候,红灯笼般照亮这个世界。老人们走出房门,仰着头看着,说,这场雪过后,年就快到了。

  我听到了那句民谣:柿子点灯年年亮,俺娘站在村口旁,跑马岭上望一望,孩儿就要回家乡……

(责编:乔业琼、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