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两会观察:教育领域“大小事”如何“办”?

发布时间:2024-04-28 07:21:09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宁波1月19日电(记者 林波)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深化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同招、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等政策,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达7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70%以上;巩固“双减”成效,提升课后服务、假期托管服务质量……这是浙江省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4年“教育KPI”。

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现场。 林波摄

  打造教育强市、加强职高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缓解初中生升学压力、提升教师幸福力……1月19日,在宁波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教育领域“大小事”,通过建言献策,助力当地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中学党委书记邵迎春看来,宁波作为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建议该市提出“教育强市”战略,制定和实施“教育强市”战略和行动计划,立法立规。

  尤其是在推动高层次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方面,邵迎春建议,政府各部门可以畅通绿色通道,设立教育系统人才奖励专项,广纳名特优教师、金牌教练和一流高校毕业生等教育人才。

  此外,她还建议加快推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等其他类型教育分支单列,加大专项奖励比重,宁波市政府层面设立教育高质量发展奖励专项基金,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

  近年来,宁波全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智造创新人才的需求将非常迫切。

  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余勇表示,义务段中小学处于学生形成职业憧憬和职业理想的关键阶段,也是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的关键萌芽期,相比高中和大学阶段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可塑性来培养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素养。

  “将科创教育视角深入到义务教育阶段既有必要,也大有可为。”余勇表示,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孩子抓起,从儿童时代就种下科技创新的种子。他建议,在义务段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启蒙和培养方面,宁波可以进行必要的探索。

  在聚焦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幸福力的提升。

  宁波市政协委员、江北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长姚芸娣注意到,“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这同时也使得教师群体面临更为辛劳的工作和沉重的压力。

  “尽管学校对教师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但更期望社会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姚芸娣建议通过营造“绿色和谐”环境、生活设立出行“绿色渠道”、公共场所设置专用“绿色窗口”等“绿色通道+”的方式,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维护其良好的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