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师说·讲好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06-05 05:33:44 来源: sp20240605

  “老师,我们好像穿越了时空,历史人物就在我身边。”“真是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了嘉兴南湖。”戴上VR(虚拟现实)头盔,学生随着音效、特效挥舞起手柄,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走”进波澜壮阔的“觉醒年代”。

  在课堂上,我尝试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把知识内容注入活泼的虚拟仿真教学中,春风化雨般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为了有效利用这一新技术,我和团队成员摸索出一套包含情景代入和思维代入的“双重代入教学法”,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带来的逼真体验,让学生“穿越”到现场,代入“真实”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比如,讲到四渡赤水战役时,先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建立初步印象,再让他们戴上VR头盔进入虚拟场景,沿着行军路线真切体验四渡赤水的全过程。学生通过点击一支船桨、一顶斗笠,获知主人公的英勇事迹,通过细腻丰富的细节和环环相扣的情节,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展示给学生。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指挥?”“四渡赤水出奇兵,奇在哪?”……摘下VR头盔,学生在细节回顾、分组研讨、点评总结等教学环节中,深刻体会红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智慧和勇气。先用情景代入法“以情动人”,再用思维带入法“以理服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虚拟仿真技术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要在兼顾生动性的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学理性、深刻性、准确性上下功夫,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此外,要注重开发原创课程资源。目前,东南大学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正联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艺术学院等多个学院师资,依托相关项目立项,吸纳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开发中,系统打造优质原创课程资源。

  (作者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报记者闫伊乔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1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