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总数成倍增长 青海人大代表:考古和文保不能后继乏人

发布时间:2024-04-28 06:26:25 来源: sp20240428

   中新网 西宁1月28日电 (记者 胡贵龙 张添福)“青海经过全国文物普查纳入保护的文物总数成倍增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不断增加,各类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而文物相关专业人员却没有得到相应增加。”青海省人大代表、民建西宁市委专职副主委李宏表示。

图为文物修复现场。马铭言 摄

  在青海省两会上,李宏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已发现旧石器时代至清代遗址和遗迹446处,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64处,可移动文物31万件(套),文物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此外,李宏调研发现,青海省博物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全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41家,类型丰富、主题多元,普惠性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都兰2018血渭一号墓、乌兰泉沟壁画墓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宗日遗址、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取得重要成果,喇家遗址、热水墓群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新发现。

  与此同时,李宏发现,青海省考古与文物保护设施建设滞后,文物保护研究机构缺乏,考古和文物保护人才引进滞后。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曾发布的《关于实施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通知》表示,考古学经过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但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考古学高层次人才需求相比,还存在人才规模小,创新力不足等问题。

  为此,李宏建议,应该建立健全考古和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引进招聘机制,加大引进、招聘力度,缓解考古和文物保护人才短缺问题。特别对青海喇家遗址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文物维修人员、解说员的短缺问题给予重点解决。

  李宏认为,应该完善文物文化人才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配备协调机制,尽快制定考古发掘人员、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古建筑修缮人员等职业技术资格体系的认证办法,建立文物博物馆职业资格制度。

  “青海省教育部门与各高校应该共同协调配合,推进各类院校文物博物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符合文物博物馆工作实际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平台。”李宏说。

  此外,李宏建议,应该建立考古和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支持政策机制,评估现有考古和文物保护系统实际,研究制定文物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规划,解决紧缺人才和特殊人才需求,全面提升文物博物馆系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