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制造业数字人才数缺口巨大 破解困境需各方合力推进

发布时间:2024-04-20 02:48:29 来源: sp20240420

   中新网 上海11月19日电 (记者 陈静)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中,数字化转型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各地区和各行业企业都在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的进程,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制造业数字化需要‘桥梁型’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数字化思维,且能执行、能创新的人才;需要全员、多层次的数字技能架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军梅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在探索与企业开展合作的同时,开展'靶向引才’‘柔性引进’人才等。”

研究团队调研中国30余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需求方企业。(刘军梅供图)

  据了解,在逾两年时间里,刘军梅副教授、章元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调研了中国30余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需求方企业,完成了《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比较优势、路径选择及难题破解》课题。这份“复旦大学—金光思想库研究课题”研究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各省市和各行业企业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情况分析等,提出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化路径。记者了解到,研究团队特别关注制造业数字化急需的人才状况与培养问题。

  研究团队发现,无论是政府端,还是企业端;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对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需求都如饥似渴。在接受采访时,这位学者表示,目前,制造业数字人才数量缺口巨大。从数字人才的产业分布格局来看,数字人才在金融领域集中最多,其次是教育、媒体通讯、医药、公司服务,再次才是制造业和农业等。

  在刘军梅看来,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既懂数字化技术,又懂业务、横跨多领域、学习能力更强、懂得数字化交付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为制造业企业发现数字化转型切入要点,同时优化企业流程、创新管理模式。“然而,这样的人才实在太少了。”她说。

  刘军梅指出,制造业数字化所需人才为复合型。根据调研,当前制造行业的数字人才主要来源于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基础行业。她指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的人才要求水平更高、技能更复合:他们既要有编程的基础并掌握数字化技术,又要懂制造业的垂直行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企业管理和领导的综合能力。“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奇缺,短期内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培养出大批人才满足市场需求的难度很大。”这位学者直言。

课题组研究团队在企业调研。(刘军梅供图)

  刘军梅告诉记者,制造业的数字人才应能够敏锐地觉察行业、企业中的数据变化,能透视数据变化探寻出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同时,技术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相关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和维护,积极探索数字化与传统商业模式的融合。刘军梅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想要把生产型人才培养为掌握IT知识的人才,十分困难。

  课题组认为,若要达成“十四五”规划对制造业提出的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要求,当务之急是要全面提升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全员数字素养、加强数字人才“引育留”的创新机制建设,由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合力推进,尽快破解数字人才短缺的困境。

  “数字时代要求全员全面提升数字素养,无论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需要做数字化建设与数字教育的投入。”刘军梅表示,现实是无论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是教学和实验设备及软件的更新都与市场的迭代速度有相当差距。当前,国内各院校面临着数字人才培养的共性难题,比如:教师缺乏数字化实践经验、数字化实践项目数量少等。当下,在职员工的培训也面临着培训周期长、机制不健全、内容老化陈旧,培训出的人才不符合数字化发展要求的难题。

  如何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刘军梅认为,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探索与企业开展合作。企业方面应积极参与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实践指导等环节,帮助高校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题组创新提出“靶向引才”、人才“柔性引进”等举措。刘军梅解释,“靶向引才”是指,制造业企业通过举办行业论坛、技术大赛,与高校进行研发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联合举办访学、夏令营,联合博士培养等多层次的人才互动项目打造健康的人才管道,与目标人才进行精准接触。人才的“柔性引进”则是指,企业通过参与“云上大学城”建设,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

  刘军梅认为,应该改变“独木桥”式的人才成长发展方式来“拴心留人”。调研报告提出,数字人才引进来之后,如何需要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机制设计,来达成“拴心留人”的目标。鼓励和倡导“主动学习”的文化、激励机制设置、建立多层次荣誉表彰激励机制;实施领军型专家培养工程,建立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总设计师等高端人才选聘、培养机制,打通人才成长路径等都是“拴心留人”的举措。(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