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4-06-05 03:47:00 来源: sp20240605

人民网莱比锡5月26日电 (记者刘仲华)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25日在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成功举行。来自德国7所孔院的11名选手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中文水平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本届比赛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联合主办、莱比锡孔子学院承办,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孔院院长、中文教师、中文系学生以及中文爱好者等现场观摩。

中国驻德国大使夫人郭金秋参赞在开幕式致辞。人民网记者 刘仲华摄

中国驻德国大使夫人郭金秋参赞在开幕式致辞。人民网记者 刘仲华摄

中国驻德国大使夫人郭金秋参赞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文古老、优美、多元。汉字历经千年衍变,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连绵不绝的悠久历史,延续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在德中文教育事业,通过中文师资培训、“汉语桥”、奖学金等活动和项目,进一步推动德国中文教育发展。“中文将架起中德两国开展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桥梁,为德国民众打开一扇直接了解中国的窗户。”

莱比锡市政府国际合作处处长郭嘉碧(外文名:加布里埃尔·戈德弗斯)表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关乎友谊建立、相互理解,也关乎在世界复杂形势下沟通桥梁的搭建。“汉语桥”参赛者是德中友好的使者,希望他们把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本届比赛设置自我介绍、中文定题演讲、演讲问答及中华才艺展示等环节。经过前期各孔院初赛遴选,11名参赛大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用熟练的中文讲述对“汉语桥”主题“天下一家”的理解,还通过唱歌、舞蹈、作画、乐器演奏等表演,诠释各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本次比赛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中,特等奖作为德国优胜选手获得被推荐参加决赛资格,需比赛组委会资格审定后,确定为赴华决赛选手。 评分第二的选手获得赴华观摩全球决赛资格。

最终,由波恩大学孔子学院推荐的选手李欢欣(外文名:安-克里斯汀·奥特)摘得特等奖,她将代表德国参加今年晚些时候在中国举办的“汉语桥”全球决赛。

李欢欣在比赛中用中文演讲。人民网记者 刘仲华摄

李欢欣在比赛中用中文演讲。人民网记者 刘仲华摄

李欢欣现在是波恩大学汉学系翻译专业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她在赛后告诉记者,能代表德国到中国参赛,感觉很开心也很紧张。接下来会好好准备,争取在决赛中取得好成绩。她表示,自己目前学习的专业是中德翻译,希望将来当一名翻译工作者,将更多中国优秀作品介绍给德国民众。

来自柏林自由大学的罗伟哲和魏丽丽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他们开心地告诉记者,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汉语桥”大赛,这是一个提升中文水平,学习中国文化的好机会。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感兴趣的魏丽丽在高中阶段就萌生了学习中文的想法,她将在今年秋季赴北京大学交换学习一年,“我非常期待这次学习机会”。

莱比锡孔院院长杨庆芳在闭幕式中致辞。人民网记者 刘仲华摄

莱比锡孔院中方院长杨庆芳在比赛闭幕式上表示,“汉语为桥,天下一家。汉语桥中文比赛为德国学习中文的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中文能力的舞台,为德国大学生架起了与世界各国青年互相学习中文和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你们会发现这么多人对中文感兴趣,会发现德国人可以把中文学得这么好!爱好中文的你们,怀着对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向往,正在以语言为纽带,架起中德两国友谊和合作共融的桥梁。”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自2002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该赛事由海外预赛、全球决赛两个阶段组成,已吸引了160个国家、85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4000余名优秀选手应邀参加了全球决赛,被誉为全球中文 “奥林匹克”。

(责编:燕勐、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