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字翅膀”(话说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4-06-04 13:17:44 来源: sp20240604

  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技术装备支撑。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3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探索不同区域条件下数字乡村发展路径和方法,不断增强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在农业农村领域越来越多。浙江省湖州市的安吉白茶通过对接“浙农码”建立数字身份,实现茶园到茶杯“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在生产端,“浙农码”的追溯功能串联起品种选育、产地环境、农事作业、采收加工等全过程信息;在销售端,“浙农优品”在云端搭建农商对接平台,每斤茶叶售价提高了100元左右。

  《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显示,数字经济正以新技术、新主体和新模式为内在驱动因素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据统计,全国六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综合在线办事率达68.2%,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提升至27.6%,去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比如,智慧农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数字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农业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相应地,数字乡村建设要破解成长的烦恼,更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要从“物”和“人”两方面发力。

  数字乡村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技术装备支撑。生产上,要在不断补齐硬件短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要将数字技术作为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战略支撑,推动“电商助农”“直播带货”等既有模式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同时探索数字助农新模式、新方法。生活上,要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统筹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内容于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织密乡村治理“高速网”,谱写便民服务“协奏曲”。

  数字乡村建设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不少地方建设培训基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传授数字知识,培训智能手机使用、电商带货等技能,大幅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有助于更好发挥他们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要坚持培训和引进相结合,为农村培养更多电子商务和智慧农业骨干人才,带动更多农民“触网”增收,引导支持大学毕业生、在外务工人员等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深化数字技术应用,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活力、添动力。

  数字技术为乡村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化的大门。顺应数字技术发展大势,抓好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定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字翅膀”,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数字引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1日 1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