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让各方英才近悦远来

发布时间:2024-04-19 21:43:50 来源: sp20240419

   中新网 宁德3月21日电(记者 吕巧琴 叶茂)作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福建省宁德市成为各方英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数据显示,五年来,宁德市累计引进培育高精尖人才600多人、专业技术人才7000多人、技能人才4.2万多人,增长率高达362%、289%和250%,为宁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航拍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资料图)黄玲玲 摄

  引才政策好 发展空间广

  “国内产业基础良好,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沿技术研发经理王少飞说,希望做领先的技术、出落地的成果,为国家、社会和产业贡献科创力量。

  王少飞2020年从国外回国入职宁德时代。在他看来,宁德的人才引进政策、企业的科研平台和宜居的生活环境,释放对人才源源不断的善意。

作为宁德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自2011年宁德时代落户以来便高速发展。资料图为宁德时代大楼。宁德时代 供图

  近年来,宁德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了“天湖人才”“紧缺急需人才”等认定办法、人才编制池、柔性引才等56项政策措施,贯穿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服务全过程,构筑起较为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

  王少飞说,更加公平和灵活的人才评价与使用机制、宜居宜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深刻感受到宁德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

  搭建平台“引才”,诚意服务“留才”。宁德市科技局定期组织开展人才座谈会,倾听人才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与其它领域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协助支持科研项目申报,确保项目顺利获得资助……

  王少飞说,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了科技局对人才的真挚关怀,也让他们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从容。

  王少飞表示,宁德已具备“世界能源之都”的实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宁德市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宁德市工作和生活。

  见证城市发展 倍感幸运难忘

  “宁德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也让我看到了很多机会。”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主任助理、数智化研究中心主任魏奕民说,来到一个新的城市,跟着城市一起成长,亲自参与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成就感,是一个非常难忘的人生经历。

  2013年来到宁德市的魏奕民,前往公司的途中,彼时的印象是“交通不便”“好多泥土路”,公司所在区域周边也还是一片荒地。如今,魏奕民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宁德的变化,“这几年,每半年都看见一个新的宁德,公司的发展也很快,见证了宁德翻天覆地的变化,觉得自己也是挺幸运的。”

  近年来,宁德市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2023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806亿元,其中锂电新能源产业2948亿元。

  作为中国新能源赛道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魏奕民表示,科技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石,希望21C创新实验室能够成为宁德一个前沿研究的基地跟名片,变成宁德吸引人才的高地。

  魏奕民说,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主动服务工作,给了他们很多的支持,包括科技局对接紧密、交流顺畅,给予了最大化的支持。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近年来,宁德市科技局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汇聚创新人才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

  高质量制订人才政策。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支持宁德市省级创新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宁德市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补助操作细则》《宁德市人才创新奖励操作细则》等政策,加快建立灵活高效的引才育才新机制,推进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资料图)宁德时代 供图

  高标准创建科技平台。构建“一县一平台”“一业一平台”创新业态,全力引导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和创新技术要素,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宁就业创业。目前,宁德市拥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5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91家、市级61家。

  高效率推进成果转化。推进宁德市企事业单位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对接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位居全省第三,成交额达36亿多元。

  宁德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张少强表示,将紧扣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布局和社会民生需求,注重人才政策创新,在人才分类认定、科研立项、经费资助、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支持;注重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国字号”“省字头”研发平台,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持续汇聚高精尖人才。(完)

【编辑:付子豪】